【48812】《我国纪检监察报》刊发我市洋县历史背景和文明中清官廉吏嘉言懿行

发布时间 :2024-07-11 17:40:26

  近来《我国纪检监察报》刊发我市洋县历史背景和文明中清官廉吏嘉言懿行,正文如下。

  在我国古代,书香门第中祖孙皆为官非常寻常,但两人先后在一地为官、均留下清名却是不多见的。

  四百多年前,姚如松、姚诚立祖孙俩从汾河滨走来,先后来到陕西洋县,一起书写了一段勤政爱民的官场美谈。

  山西安邑(今山西运城)人姚如松是明朝嘉靖年间的岁贡生。嘉靖十八年,他被指派到洋县担任县丞一职。尽管仅仅个“二把手”,史书中却对他不惜赞许,称他在洋县任职期间“黎庶饱食,民意悦服”。

  在靠天吃饭的古代社会,要想抵挡旱涝灾祸,进步农作物产值,就必须兴修水利。在陕南民间,有“一君命,二堰命;军务事大,堰务事大”的说法。洋县至今遗藏着二十余透明清和民国时期记载着水利补葺事宜的石碑,水利工程的重要性清楚明了。

  在任的十一年里,姚如松相继辅佐了五任县令。除了照料县衙的业务外,他特别注重对水利工程的谋划。

  什么是民意工程?关于洋县大众来说,溢水河上那座沿用了数百年的溢水堰就是最好的注解。

  溢水堰紧邻着山崖,每逢遇到山洪,就简略被冲垮。嘉靖中期,姚如松组织当地遗老们去实地勘探地势,寻求构筑堰坝的法门。他以身作则,画了三十余张施工图。在姚如松的掌管规划下,科学有用的溢水三堰构筑而成。

  一代代洋县大众对这座堰坝的回忆,除了有鱼肥、稻香外,更有对姚如松的感念。

  后来,姚如松因政绩卓著升任甘肃通渭县令,洋县大众“夹道送行,为之泣下”。在通渭县令任上,姚如松“以勤廉著称,尤体恤民生,为父老拥护”。嘉靖末年,因姚如松外孙许贡任职吏部考功司,为了避嫌,“松上疏托病请辞,还禹都教授儒学,病卒”。

  当今站在溢水河滨,远眺堰上泄水如飞雪流瀑,咱们如同又看到姚如松为了修堰奔走繁忙的身影。

  《洋县县志》中这样记载了他就任时的情形,“县民得知系如松之孙,百名皓首父老扶杖跪迎,姚慨叹涕零。”

  这一幕持久地留存在这位新任知县的回忆中,他承袭着祖父荣光的一起,也要担起这片土地上黎民大众的等待。

  当他得知土门堰因贾峪河河水冲决、途径淤积、稻田无水灌溉时,忧心如焚前往现场检查。为长远打算,姚诚立确认了将原用沙石和树枝堆积的堰堤改筑为石砌灰灌的石堤这一计划,并把自己的俸银捐出来用作修堰经费。

  堰成之日,“诸父老喝彩积极,相语路途,谓侯纷歧劳,吾不永逸”。往后数年间,洋县谷富裕、仓廪实,既庶而富。

  仓廪实而知礼节。在洋县洋州九年制校园门口,镶嵌着一通石碑,上书“一应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这儿,是洋县文庙原址。这通石碑,就是进士身世的姚诚立崇文重教的见证。

  就任不久,姚诚立就在县文庙创建了一座上下五间的尊经阁,用来陈放朝廷颁赐的典章书本,这也是其时文庙内最高耸绚丽的建筑。姚诚立还亲身撰写了《洋民家训》和《作民要诀》,交由乡里贤达传诵。

  作为知县,勇于动真碰硬才是真正对大众担任。面临县衙内各级官员的贪腐行径,以及离间对立从中牟利的讼师,姚诚立雷厉风行整理,政风为之明亮清明。

  有这样的好官,是洋县之幸。尽管治洋仅五年,但姚诚立让本来大众“好气勇,如燕赵;信鬼巫,弗用医”的洋县“景物为之一变,守礼让而重廉耻,崇耕读而弃陋习,物阜民丰,文教兴盛,如汉上大郡矣”。

  当官避事平生耻,舍生忘死社稷心。天启年间,在吏部考功司任职的姚诚立曾斗胆上书弹劾阉党弄权。入仕以来,姚诚立一向以坚毅的姿势,捧着一颗爱国忧民之心行于天地间。

  姚诚立在洋县任职的后期,当地的学士、大夫提议为姚氏祖孙建筑一座继美亭,用来感念祖孙二人的积德行善。

  继美亭完工后的三百余年间,一向香火不断。尽管太平天国时期亭子毁于烽火,但很快就被当地烈士捐银补葺如初,组织了专人管护祭扫。

  政声人去后,民意唠嗑中。在当地大众心中,姚氏祖孙是能够庇佑一方的神明,人们自发思念他们,也是在呼喊有更多为官者能够像他们相同心系苍生。

  从姚如松为了修堰奔忙到姚诚立捐俸修堰教化大众,其间,咱们清楚明了家风传承的力气。正是这种力气,修养出了政风清、社风淳。

  北宋名臣包拯大公无私、愤世嫉俗不仅为自己立下了“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的原则,更在临终之际,立下了“后世后代官吏,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后代”的苛刻家训。

  包拯让家人把这段话刻在石碑上,立于堂屋东壁,时间警示后代。史料记载,包公的儿子包绶“贫苦守节,廉白是务”,孙子包永年“莅官临事,廉清不扰,而孝肃公之遗风余烈在也”。

  反观唐朝名相狄仁杰,就曾因教子不善寒了大众的心。狄仁杰从前做过魏州刺史,在任时推广“缓赋宽役,劝农课桑”的方针,让受战役要挟的大众得以安居乐业,人们为他建筑了一座生祠表达拥护之情。

  而狄仁杰调离魏州后,他的儿子狄景晖在魏州任司功从军,《旧唐书》记载狄景晖“颇贪暴,为人所恶”。大众憎恶狄景晖,也迁怒于狄仁杰,将他的生祠毁掉了。

  民意是朴素简略而实在的,如姚氏祖孙相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者,天然有着穿越时空的人格魅力,百世流芳、流芳百世。


×
全国服务热线 : 020-38857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