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极一时的吴淞报关行

发布时间 :2023-11-25 09:15:33

  吴淞地处长江黄浦江交汇处的西侧,原名胡巷桥,是各地轮船及木帆经商货运的收支港口,往复申城必经的水路要道,又是国防重地,有淞沪铁路和军工路等数条公路,水路均为便当。1898年和1920年吴淞两次开埠,镇市日趋昌盛,早在1930年前已构成昌盛的市容,有巨细商户400余户,从百货业、纺织业、服装鞋帽业、五金交电业、报关业等包罗万象,其间以报关业为盛。

  作为上海的海上门户,早在清朝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江海关就在胡巷桥设置吴淞税关,后由上海海关派委员驻吴淞口收税。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迫临上海,清政府为筹集军饷,在吴淞设沙钓船稽征局,征收船料。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南京,清政府为避免太平天国与海外联络,预备封闭上海港口,制止商船来往。宁波、舟山、台州等地商人联合恳请清政府允许在吴淞树立蓬莱公所,担任为船民报税。

  第2次战役之后,上海成为全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其时海关大权把握在外国人手中,不只国外进出口货品有必要报关,国内流转各货进出转口也须报关,一切报关、验关的文件一概用英文,验货员也大都讲英语。船民无文明,须请人代理申报手续,由此,专门代客报关的报关行在上海应运而生。各地客商纷繁集资组织报关栈,款待同乡寓客,有的还兼营航运事务等。直到上海解放前夕,在江海关注册报关行达910家。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吴淞镇树立海关吴淞分关。后依据《辛丑公约》,江海大关和吴淞分关两常关划归江海关,规则轮船在上海江海关报关,木帆船在吴淞海关处理报关手续。报关行也成为吴淞区域特征职业,最多时达33家,最少时也有10多家。主体事务是为船户处理验船、填单、报税等手续。有的船主备有自卫,报关行也可代为向水警厅处理执照。船户购买货品及渔需物品也可托报关行代理。不少船户困难,船刚到吴淞就向报关行告贷,待所载货品出售后再连本带利与报关行结清。外来船民人地生疏,也由报关行替他们敷衍各种地方势力。

  报关行的情况复杂,有各种区域性的帮口,首要有宁波帮、舟山帮、温州帮、苏北帮、山东帮、崇明帮等,有专接海鲜、生果、粮食、生猪、建筑材料等客户。抗日战役与解放战役时期,有的报关行曾与抗日依据地及解放区有贸易来往,起过一些有利的效果。

  民国20年(1931年)前后是报关业最为昌盛的时期。一·二八、八一三两次淞沪抗战,吴淞镇均遭重创,生果、海鲜等职业逐渐向南市十六铺搬运,为之服务的吴淞报关业也因之由盛转衰,抗战成功后得到康复和开展。解放前,报关行附身于上海运送同业公会,民国37年(1948年)树立分会。

  解放后,海关的主权回到公民的手中,进出吴淞港的船舶可直接去港监处理手续,报关业因失去了首要服务目标而逐渐筛选。解放初期,13家报关行树立起联合组织,由陈厚载任主任。1953年,联合报关行歇业,从业人员由政府组织转业,吴淞的特征职业报关业遂宣告完结。

  吴淞的回忆是上海城市开展回忆的缩影。吴淞报关行作为其时的对外窗口,见证了我国式现代化的前期实践和探究。作为长江的水上咽喉、上海的水上门户,吴淞有着“百年开埠”的文明承载,现在的吴淞口邮轮又促成了上海作为航运中心成为我国邮轮开展的先行者和领导者,成为南北转型的重要一极。2021年,《上海市“十四五”规划》提出“依托吴淞科创功用集聚区,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工业化,全方面推动产城交融立异开展、新鼓起的工业立异开展,使宝山成为建造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之一”。百年吴淞正在吴淞口灯塔的指引下,安身宝山“北转型”新格局,英勇建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转型新地标和上海北转型科创中心主阵地,全力打造科创之城、敞开之城、生态之城和美好之城。


×
全国服务热线 : 020-38857183